一、电影背景与成就
(一)导演与制作背景
《大白鲨》由史蒂文・斯皮尔伯格执导,1975 年上映。彼时,斯皮尔伯格在好莱坞初出茅庐,却凭借这部电影一跃成为 “票房金童”。电影制作面临诸多挑战,制作团队拿到一千万美元预算,其中特效的实现是一大难题。为了展现逼真的鲨鱼效果,他们聘请特效团队,采用名为 “布鲁斯” 的机械鲨鱼进行拍摄。然而,海上拍摄环境不稳定以及机械鲨鱼的故障导致剧组延期和预算超支。但斯皮尔伯格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,最终将这部电影呈现在观众面前。
(二)历史地位与奖项荣誉
《大白鲨》是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片,其历史地位举足轻重。电影获得第 48 届奥斯卡最佳电影剪辑、最佳配乐等奖项,1976 年金球奖最佳编剧奖。它以紧张刺激的剧情、优秀的表演和出色的特效,成为恐怖片的里程碑之作,对后来的电影制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。
这部电影被称为影史上最好看的鲨鱼电影之一。它为后来的恐怖片提供了新思路,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紧张氛围的营造,成为恐怖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。电影以虚构的北大西洋度假胜地艾米蒂岛为背景,讲述了人们被巨大大白鲨吓坏的故事。影片中,警长布罗迪、海洋生物学家胡珀和鲨鱼猎人昆特为了保护小镇居民,与大白鲨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。电影通过紧凑的剧情铺陈、出色的特效技术和紧张的音乐配乐,始终保持着紧张的氛围,令观众仿佛置身于鲨鱼的威胁之下。其成功不仅在于观众的喜爱,还在于它深刻地改变了电影的制作和营销方式,成为后来人们衡量夏季大片的标准。
二、电影特点
(一)剧情与角色塑造
剧情围绕警长、海洋学家和鲨鱼猎人与大白鲨的斗争展开,充满紧张刺激的人与自然的较量。
《大白鲨》的剧情紧凑且扣人心弦,以警长布罗迪、海洋学家胡珀和鲨鱼猎人昆特与大白鲨的激烈对抗为主线。艾米蒂岛作为旅游胜地,却因大白鲨的出现陷入危机。从最初情侣遇袭,到后来不断有人丧命,警长等人在保护小镇居民的责任驱使下,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猎杀行动。这不仅仅是一场人与鲨鱼的战斗,更是人与自然的较量,展现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威胁时的勇敢与坚韧。
主要角色形象立体,如警长克服恐水症、船长昆特的自我毁灭式复仇、海洋学家胡珀的勇敢与智慧;次要角色形象扁平但特点鲜明,如自私的市长。
警长布罗迪原本怕水,但出于对小镇人民的责任,他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恐惧。在与大白鲨的战斗中,他逐渐成长,最终克服了恐水症,亲自杀死大白鲨,成为了勇敢的领袖。船长昆特有着传奇的过去,对大白鲨充满仇恨,他的自我毁灭式复仇既展现了他的勇敢无畏,又带有一丝悲剧色彩。海洋学家胡珀对鲨鱼充满狂热,凭借着勇敢与智慧为猎杀行动提供了关键支持。而次要角色市长自私自利,为了利益不顾居民安危,与警长等人形成强烈对比,虽形象扁平却特点鲜明。
(二)经典之处
具有先驱性和影响力,为后来的鲨鱼电影提供了借鉴,从海报到剧情都有《大白鲨》的痕迹。
《大白鲨》作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,对后来的鲨鱼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近 40 年的鲨鱼电影,无论是海报设计还是剧情架构,都或多或少能看到《大白鲨》的影子。它不仅开创了鲨鱼电影的先河,还为这一类型的电影树立了标杆。
警长形象接地气,有良知和顾虑,比单线条的救世主形象更有说服力。
电影中的警长布罗迪更加立体,他有良知也有顾虑。游客克丽丝去世后,警长立即要求封闭沙滩,却遭到了一行人阻止,他虽妥协但没有放弃。成功捕获第一只鲨鱼后,当海洋学家告诉他可能抓到的不是那只杀人的鱼时,别人忙着狂欢合影,警长却陷入沉思。警长的情绪波动推动着剧情的发展,这种比单线条的救世主形象更接地气,也更能让观众产生共鸣。
电影节奏感强,采取心电图式的互动手法,以观众角度出发,先来几波小高潮,让观众感受到最原始的恐惧。
影片最独到的地方是节奏感。恐怖片常见的节奏是总分总,先营造紧张氛围,再缓缓道来,最后高潮结束。而斯皮尔伯格在电影中采取了心电图式的互动手法,以观众的角度出发,先来几波小高潮,比如一开始金发美女游泳丧命,接着是小男孩被袭击,还有夜晚的工作人员遭遇大白鲨等等。这种手法让观众始终处于紧张状态,感受到最原始的恐惧,也为电影增添了独特的魅力。